多课题协同赋能医疗资源优化,共绘“十四五”医疗资源配置新图景

2023-12-28 14:06   来源: 互联网

(记者:王立峰)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医疗卫生资源区域配置策略研究》总课题组在京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北京旭日鸿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硕领衔的《医疗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评估及精准配置对策研究》,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牵头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与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以及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基于数字孪生的区域医疗设备共享平台》三大课题联合展示实践成果。

image.png

汇报会现场

据悉,三大技术体系已在全国14省份落地,累计服务医疗机构超500家。相关数据显示,这些技术方案显著提高区域大型设备利用率提升26%,基层医疗设备故障响应时效缩短至48小时以内,为“十四五”医疗资源优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汇报会上,宋硕作为《医疗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评估及精准配置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自2022年12月课题结题以来,宋硕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并推出了“医疗设备精准管理云平台”,该平台已接入CT、MRI等大型设备超过1.2万台,累计积累了800万条检测数据。平台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开发的设备故障预警模型,已在全国9省32个地市推广应用,直接服务201家医疗机构。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能有效提高区域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平均提升28%,并实现了95%的预警准确率,成功预测了CT设备轴承磨损等潜在故障,推动了医疗设备管理的精准化与高效化。

image.png

(宋硕做课题汇报)

北京大学医学部李振东教授团队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智能评估系统》同样取得了突出进展。该系统通过AI技术动态分析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配置率、设备使用率及人员技能匹配度,已经在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系统通过智能匹配县域医共体资源,显著提升了乡镇卫生院DR设备的使用率,从32%提高至78%,并使影像科医师的跨院协作效率提升了40%。

上海联影智能科技首席科学家周振团队展示的《区域医疗设备共享平台》则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跨机构设备动态调度系统。在长三角试点区域,该系统成功将三甲医院PET-CT的日均使用时长从10小时延长至18小时,同时将县域医院的设备闲置率从35%降低至12%。通过智能预约算法,上海瑞金医院的3.0T磁共振设备服务半径扩展至200公里,年检查量增加2900例,基层患者的就医成本降低了60%。

总课题组组长张洪波指出:“这三个课题从设备管理、基层能力提升、资源共享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成功形成了‘精准评估-智能匹配-动态调度’的闭环体系。”在河北省的试点中,三大系统协同运行后,区域医疗设备采购预算减少了21%,二级以上医院设备开机率提升至92%,而基层误检率则大幅下降了43%。

在跨课题研讨环节,宋硕提出了与联影智能合作开发“设备效能区块链”的创新构想。该技术计划将设备检测数据、使用记录及维护日志等信息上链,从而为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不可篡改的信任保障。该设想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动医疗设备管理的透明化、智能化与高效化。

此次汇报展示的多课题协同成果,不仅为“十四五”期间医疗资源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也为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智能化、精准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示范。随着这些技术在更广泛地区的推广应用,医疗资源的公平、高效分配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责任编辑:小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教育之家"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