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技术赋能基础教学实践——聚焦人工智能(AI)深度应用论坛”圆满落幕
(作者:张英俊)4月28日至29日,“先进技术赋能基础教学实践——聚焦人工智能(AI)深度应用论坛” 在北京昌平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圆满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 1000名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沿路径,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激荡着智慧的火花。
论坛现场
论坛开幕式星光熠熠,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明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志坚,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王慧,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付刚等重量级嘉宾应邀出席。开幕式由中国教育与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昕先生主持。
立足新时代的起点,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刻挑战,教育何为?教育何往?成为亟待解答的时代之问。中国教育与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昕先生在开幕致辞中以饱含热情的话语对远道而来的教育同仁表达热烈欢迎与诚挚问候。他强调,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今天,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必须主动拥抱变革,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期望本次论坛能成为一个新的起点,汇聚全国教育同仁的集体智慧,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的AI深度赋能教育之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科技与教育的合力。
会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志坚,中国教育报总编室副主任兼新闻版主编王强,中国教育与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昕,明德云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黎明分别作了题为《如何培养AI时代的创新人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思考》《大模型技术驱动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大模型与教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主题报告。几位专家围绕AI技术展开了深入剖析,详细解读其技术原理,重点探讨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其中,刘昕先生所作的《大模型技术驱动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主题报告引发全场共鸣。他指出,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需突破“技术叠加”的浅层模式,应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场景”三位一体的智能教育体系,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范式跃迁。报告创新性提出“智能技术+教育场景”融合框架,内容涵盖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智能教学评价系统搭建及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方案等关键领域,每一观点均直击教育数字化转型痛点。整场报告逻辑缜密、案例鲜活,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解决方案,有效启发了现场教育工作者对AI赋能教育的本质的深入思考。
在圆桌论坛中,12位特邀嘉宾围绕“AI技术驱动下的基础教育课程重构”“智能教学工具在课堂中的创新应用模式”“AI赋能基础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且热烈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围绕如何构建更加科学、高效且契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体系,各抒己见,提出了诸多极具前瞻性与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变革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
为期两日的“先进技术赋能基础教学实践——聚焦人工智能(AI)深度应用”论坛,在思想激荡与智慧碰撞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不仅是一场前沿理念与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擘画未来的深度对话。与会代表们通过主题报告的精深解读、圆桌论坛的热烈探讨,深入剖析了AI赋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清晰勾勒了技术深度融入教学、重构课程体系、赋能教师发展、培育创新人才的多维路径。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教育界在主动拥抱智能化浪潮、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它所激发的思考、分享的实践、达成的共识,必将转化为推动基础教育深刻变革的强大动力,为构建适应未来、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注入创新活力,吹响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