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鹿》:以文学的方式开启香港史前的巧妙写作

2020-09-29 15:10   来源: 互联网

西溪的这两本书,以文学的方式,开启了香港史前的巧妙书写。这两本书的创作过程已经持续了近30年,与这两本书的写作主题相呼应,呈现出当代香港变化的参与性实践。


前几天,作者"哨兵鹿"和"我的佐治亚"的两部小说以简体中文出版,仔细阅读这两部来自西方的旧作品,可以让我们从自我定位的角度来了解香港人与香港人在身份和文化认同方面的困难。


1601363551787961.jpg

哨兵鹿创建于1980年,第一次出版于1986年,"我的佐治亚"于2008年出版。这两部作品历时近30年,互文性效果极好--"哨兵鹿"以18世纪乾隆皇帝时期的中国为重点,而我的佐治亚州则以十八世纪乔治三世统治下的英国为主要写作对象。著名的玛格丽特访华是中国和英国帝国乾隆皇帝和乔治三世在18世纪末试图进行交流和交流的典型例子。这次访华失败不到半个世纪,中英之间爆发了"鸦片战争"。


乾隆皇帝射中猎人郎济宁


因此,西溪的这两本书,以文学的方式,开启了香港史前的独创性创作,持续了近三十年的创作过程,呼应了这两本书的创作主题,为当代香港的变迁提供了一种参与的实践,从这个角度看,与"辛蒂内尔·迪尔"中的许多叙述者一起玩,我们自然能感受到作者对香港历史和现实的情感寄托和深刻思考。


一条线索--从乾隆皇帝的主观视角出发,通过对其日常工作生活行为和内心世界的生动还原,揭示了18世纪中国政治格局,制度礼仪,军事战略,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生态问题和核心问题;另一条线索是汉王鄂伦春艾吉伦阿木台三人入旗后人满为患的故事作为西溪的早期作品,《哨鹿》在写作结构和技法上,可以说是匠心独运。一方面,小说是在服务于乾隆皇帝的西洋画家郎世宁创作的长卷《木兰图》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乾隆皇帝部分运筹帷幄,野心勃勃的写作,而阿木台家族完全受上层政治决策和时代潮流影响的故事,构成了贯穿始终的美妙张力。


作为一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知识的小说,西溪写作《哨鹿》是建立在对相关题材的深入阅读基础上的。无论是作为小说原点的《木兰图》,还是将这幅名画延展成200页长篇小说的具体内容加工,都不难看出西溪对清代史书和野史笔记的深厚积淀和熟稔。在对乾隆皇帝和阿木台家族内心世界的书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史学家史景迁的代表作《曹寅与康熙》,《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王氏之死》的影子。史景迁借助还原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来重构历史场景,还原历史面貌的写作方法,在西边这本书中,也被用在了火中。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教育之家"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