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产品“强退” 节流阀上银行财务管理步骤的转变

2020-09-30 09:22   来源: 互联网

不久前,一家银行的5年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引起了市场的热烈讨论和投资者的不满。中国证券报记者访问多家银行发现,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现象并不常见。分析师表示,银行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促进财务管理净值的转换,二是避免成本-收益倒置对利润的影响。


“强退”现象不普遍


1601429056351505.jpg


根据溥仪标准发布的报告,自2018年初以来,银行金融市场共有1432种产品终止,其中1348种产品在新的金融法规发布后终止。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早期终止理财产品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并不普遍。


一名国有分支机构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日报":"我们提前终止了产品,原因更复杂,不能透露。


一位农行高管表示:"我还没听说过‘被迫退出’的消息。"我们的财务管理规模很小,仅超过12亿元,影响不大。


一些‘强制’理财产品可能会被发放过高收益以吸引客户。"另一家国有银行财务经理分析,这种促销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自然会"被迫退出"。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财务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一般产品不会提前终止。"提前终止可能包括:第一,重大事故的发生,如战争、自然灾害等;第二,银行认为未来某个产品投资目标存在风险,这是客户所考虑的。


推进银行财务管理的整改


按照溥仪的标准,银行在2019年开始加快对库存财务管理的清关,涉及622种产品,比2018年大幅增加。


从银行类型来看,过去三年,股份制银行终止的产品数量最多,总计767种,占57%,其次是国有银行,提前终止256种产品。过去三年,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终止的产品数量呈上升趋势。


中信证券(30.260,0.00,0.00%)由研究小组明确分析,在监管和收入双重压力下,银行提前终止了一些理财产品。一方面,新的资本管理条例明确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向净资产转化。另一方面,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违约"刚性支付"规则,预期收益率实际上成为银行的债务成本,如果市场环境不如预期,银行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管理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有动机行使产品合同中保留的提前终止权,否则可能导致成本和收益倒置。


一家国有银行的一位高管表示,将重点放在资产方面的整改和解决上,是在表外金融方面进行整顿。结合后续监管政策的具体要求,该行将全面考虑该头寸的资产特征,并计划采取措施,如从财富管理子公司发行新产品,提前停止二级市场的销售,以及部分返还投标,以便妥善完成股票财富管理产品的减持工作。


有利于资本管理市场的发展


是否符合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要求?北京时代九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桂林表示,尽管财富管理产品的提前终止将对投资者的收益产生影响,但由于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变化,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是合法的。


中国证券报"记者询问了多家银行理财产品指令,发现每家银行都有提前终止风险的提示,概括如下:银行有权根据市场、产品库存等提前终止产品,一些投资者表示,理财产品的原始回报率为6%,而现在理财产品的回报率一般为3%,在"强制退出"后购买新的理财产品是不划算的。


明明研究小组认为,早日终止理财产品,对于银行来说,短期内要支付大量本金,甚至面临一些客户的永久损失。从长远来看,产品的"强制退出"虽然对买卖双方都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一变化也将给资本管理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教育之家"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